中国教育在线
中国教育在线
立大志、做大事、大湾区、大未来:2023年中大招生与培养5大亮点
2023-06-27 20:00:00
中山大学

 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、研究型重点大学,是985、双一流建设高校。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,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,具有鲜亮红色基因、追求卓越品格和爱国奋斗精神。

  建校百年来,秉承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的校训,以振兴中华为己任,贡献于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。在四大排行榜上,中大综合排名国内前8、世界大学百强。

   

  01

  三校区五校园

  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

  学校扎根广州、珠海、深圳,形成了“三校区五校园”的办学格局,全校同一招生代码、同享培养资源、同样毕业证书,一校三地共同支撑一个中山大学永续发展。广州校区“强优势”,珠海校区“提增量”,深圳校区“促融合”,学校通过提升理科、发展工科、做强医科、做精文科、新增农艺,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,各项事业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,稳居国内一流大学前列。

  中山大学的学生,将穿梭于改革开放前沿这片热土,领略它开拓创新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,这种跨校区的求学体验、多城市的交流互动,将会带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、更多样的可能、更丰富的资源、更高远的志向以及更美好的未来。

  02

  一流学科建设

  引领一流人才培养

  11个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;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,高峰学科数量倍增,传统文、理、医优势学科升级晋档,工科实现历史性突破;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,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,所有招生专业都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。学校在世界主流排行榜上也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,若干指标已经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。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,48个学科上榜,并列国内高校第1;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%、并列国内高校第6位,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‰、并列国内高校第4位。

  03

  高水平科学研究

  培养创新人才

  学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,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强基础研究,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国自然、国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连续7年居国内高校前三。学校鼓励本科生早进课题、早进实验室、早进科研团队。国家、省部以及学校的各类科研平台,包括国家高端智库、天琴中心、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、极地破冰多用途船、精准医学科学中心、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都对本科生开放,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。

  04

  多样性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

  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

  学校完善跨院系、跨专业和跨学科学习制度,赋予学生更多选择和学习自主权。大一新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大类培养,浸润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传统;学生们享有灵活的辅修微专业、辅修专业、辅修学士学位三级辅修选择和特色交叉专业的学习机会;学生转专业转出申请无限制;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荣誉学位项目以及参加本研贯通培养;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290多所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,拓展联合培养,拓宽交流交换,丰富学生们国际化和跨文化学习机会。

  学校不断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。在推动研究性学习,增加跨学科学习机会,拓展国际化学习基础上,依托强基计划、拔尖2.0基地,设置拔尖计划2.0一体化的培养方案,推动强基本博衔接培养,本科推免名额适当向基础学科倾斜,常态化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交流工作坊,组织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国际暑期学校,打造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。

  05

  零调剂、不退档

  认加分、无级差

  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

  2023年,学校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30人、华侨港澳台学生500人,招生规模跟往年相比保持稳定。入校途径除了高考普通录取,还有强基计划、综合评价、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的国家专项、高校专项等。

  学校在全国普通本科批的招生政策是:“零调剂、不退档、认加分、无级差”,即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志愿、政审和体检合格且报满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则不退档、认可考生政策性加分、专业录取无级差,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。

  学校继续实施按院系专业招生,学生录取的时候即确定了被录取的院系。学生入校后,可以享有经二次遴选进入特色专业学习的机会。除了11个拔尖2.0基地之外,博雅学院,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哲学(PPE),整合科学,马克思主义理论,保密管理,优中选优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等6个院系专业实行入校二次遴选,再享专业选择机会。

  06

 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

  信息发布与咨询渠道

 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

  新媒体平台“中大招生”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、小程序

  电话咨询热线:020-84036491

  官方咨询群(省外考生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省份名称,如北京、河南,广东省考生发送地市名称,如广州、深圳,获取群二维码,识别扫码入群。)

 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

  实习编辑:廖滟杰

免责声明:
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
相关新闻
中山大学 2023-06-29 11:14
中山大学 2023-06-27 20:18
中山大学 2023-06-26 08:22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