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扶贫干部张武龙以村为家,助力贫困村脱贫
//m.digipipes.com/ 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: 2020-09-01 字体:大 中 小
中国教育在线讯 “和平村位于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南部,村委下辖17个村组,38个自然村,户籍人口1110户4834人。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、种植水稻、养殖家禽为主。和平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243人(五保贫困户25户25人,低保贫困户57户94人,一般贫困户39户124人;无劳动能力户81户118人,有劳动能力户40户125人)。”
在介绍这些数据时,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、和平村第一书记张武龙如数家珍。驻村工作的五年,张书记与当地村民通吃同住同劳动,舍小家,为大家;忧民之所忧,解民困,体民情;决心在基层实践中加强党的建设,去穷根,打赢战,决胜脱贫攻坚。
图:马克思主义学院筑梦1+1实践队员采访张书记
舍小家,为大家
有人说,第一书记是派驻过去的“外来干部”。但对张书记而言,到和平村驻村工作就像回家一样。
以村为家,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。2016年,张书记来到了这个宁静美丽的小山村,踏上了他的扶贫之路。犹记初来时,张书记压力特别大。据张书记讲述,在最初,一是来自扶贫外围的压力。相邻村庄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投入较大,而我们在资金帮扶方面没有优势。二是来自生活习惯的压力。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当地的气候条件都不太适应,尤其是在语言交流上面临很大的挑战。
“在和平村当地,村民主要是讲粤语和阳山话,但是最初我讲的是潮汕话和普通话。这样一来,交流沟通就受阻了,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需求,很难聆听他们的心声,也很难从实际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那怎么办呢?环境无法改变,因此我们只能适应。”张书记如是说。
图:张书记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
驻村工作五年来,他将“舍小家,为大家”的牺牲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。因驻村工作的特殊性,他常常离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回去。虽有些遗憾,但本着热爱扶贫工作、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,他选择了坚持在这片热土上继续坚持。了解掌握村情,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想村民所想,忧村民之忧,深入走访、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需求,并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就是张书记的日常工作。
张书记总是说:“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,所有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。”
图:伏案工作的张书记
解民困,体民情
张书记不仅时时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,而且时刻心系村民。
张书记提到,他曾通过政策帮助一位有精神障碍的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。由于该贫困户住房年久失修,摇摇欲坠,仅靠一根木头支撑,因此危房改造迫在眉睫。后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,该户才得以完成危房改造。
此外,今年受疫情影响,大部分贫困户收入大大减少,这对和平村扶贫工作是一个巨大的冲击。针对这个情况,张书记带领村干部马上采取措施,加大鸡苗、饲料等生产物资的投入,增加公益性岗位投入,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。
图:张书记主持召开2020年上半年阳山鸡养殖培训会
后来汛期到来,和平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疫情汛期双重影响。张书记立即带领工作队建立扶贫工作坊,就近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,同时为他们发放生产补助资金,帮助贫困群众从精神上站起来,从行动上强起来。
张书记每一次及时采取措施,不仅是一份责任,更是一份真心,他真正做到“进万家门、知万家情、解万家忧、办万家事”。
图:洪涝过后,张书记正在清理淤泥
去穷根,打赢仗
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。
曾经,张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为完成精准识别贫困户,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,最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确定下来,并针对和平村情况明确了扶持谁、谁来扶、怎么扶、如何退的工作思路。
后为深入实施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,驻村工作队经过多番调研论证,发现田螺养殖业有可观的前景,于是张书记主动上门动员贫困户冯绍庆养殖田螺。后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,冯绍庆仅用了一年时间,家庭收入翻了一倍,远远超出省定贫困线,一年内便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,成为和平村田螺养殖产业的带头人,后来更是带领大家一起养田螺实现增收。
图:张书记和冯绍庆来到田螺养殖基地
截至2020年4月,和平村贫困户全部落实“八有”指标,全村贫困户121户243人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。贫困村贫困发生率、人居环境、公共服务等指标基本全部达标,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,这为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。
这就是真实的张书记。心系村民,立足岗位,为和平村的发展献情、献智、献力,为贫困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,并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。
欲问秋果何所累,自有春风雨潇潇。在扶贫这一路上,张书记用汗水、热情、真心和实干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。
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彭玫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筑梦1+1实践队
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